听新闻
放大镜
普法:人大代表这样做
2018-12-03 14:58:00  来源:检察日报

  王建伟代表:身边案例搬上村民大会

  王建伟代表(右)与村民交流情况

  “要想做好法治宣传,以案释法效果很好!”全国人大代表王建伟在村里有多个身份,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霄坑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

  村民闹矛盾起纠纷,多集中在林权、宅基地和家庭关系、邻里纠纷等领域。多年的调解经历,让王建伟认识到,老百姓更愿意听身边发生的事情,也更容易受到教育。但是,把身边的人和事当反面教材,放到全村来讲,对于村干部来说,都是乡里乡亲的,还真需要“勇气”。

  霄坑村地处山区,也是茶叶产区。有的村民,为了眼前利益毁林种茶。2012年,王建伟带领全村专门制定了禁止毁林种茶的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出台不久,就有一位村民违反规定砍树,扩张自己茶园。“村民都看在眼里,如果我们不处理,就会有第二个人第三个人出来违反这个规定。”村里在按照规定对这位村民进行处罚后,王建伟还多次把这件事拿出来,在村里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上去讲:他做错了什么,违反了什么法,什么规定,为什么要这样处理他。这样村民就知道,下次如果再这样做,同样会受到处罚。

  通过把反面的例子拿到全村来讲,村民就会放在心里。虽然很多法律政策村民不会记得那么详细准确,但是遇到纠纷,遇到拿不准的事,村民们就会给王建伟或者村里的调解委员会打电话咨询。“很多时候,我们把法律政策的具体规定跟老百姓说清楚了,老百姓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错的,是违法的,就不会那么做了。”王建伟说。

  那些被当做反面事例在村里公开的,会不会成为不和谐因素?王建伟表示,一开始也有不理解的。但是村民都比较淳朴,认识到错误不会坚持己见。又说到毁林种茶的那位村民,王建伟说,“现在我们关系都不错的”。

  近年来,霄坑村连续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党永富代表:普法3个月迎接新法实施

  全国人大代表党永富(左三)在河南省西华县西华营镇来洼村普法

  “我一辈子想的是土,摸的是土,治的是土,说的是土。”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耕地质量保育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党永富经常这样自我介绍,大家都称呼他“土代表”。

  今年8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土壤污染防治法,明年1月1日就要实施了。党永富有个想法,要让更多人知道这部法律,用好这部法律。法律一出台,“土代表”就忙开了,“宣传法律”理所当然纳入了他的日常工作。

  “人得什么样的病,就能反映出土壤出了什么问题。”党永富喜欢用贴切的事例形象地讲解法律,这也是最吸引村民的地方。

  “1982年以前我们大多数人因吃不饱穿不暖,很多人得的是关节炎和胃病,2000年之后心脑血管疾病开始高发。这病是怎么来的?大鱼大肉的吃,时间久了造成营养过剩,饮食搭配不均衡。土壤跟人是一样的,1982年之前我们粮食产量每亩100来斤,测土配方发现土壤缺氮,全国开始推广施用氮肥,缺磷,又开始推广磷肥,缺钾,就开始推广钾肥。粮食产量从100来斤上升到了亩产千斤。然而,经历了30多年的‘化学农业’,我们从每亩每年施化肥10公斤,增加到现在的300斤还觉得‘地没劲’。这又说明了为什么?中国占全球7%的耕地,却用掉了世界近1/3的化肥。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已经造成土壤板结、酸化,化肥利用率低。”说起这些,党永富总会忧心如焚。

  “土壤污染防治法里,对肥料、农药的用量和种类都有规定,国家将重点监测化肥、农药、农产品污染物含量是否超标,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严重者负刑事责任!”普法时,党永富经常结合法律规定做适当拓展。比如,告诉村民注意收集好农药和化肥的包装袋,集中处理,以免乱丢后对水、空气和土壤造成污染。

  “尽管有太多问题要说,还是不能贪多,一次集中讲一两个问题,得说透了。”这是三个多月来党永富总结的普法心得。党永富说,“多施肥多打粮”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高产还想更高产,老百姓还是不舍得减少化肥用量。人大代表普法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要产生很好的普法效果,还是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大力宣传。

  冉慧代表:堵路现场释法

  全国人大代表冉慧(左三)深入村民家中普法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酉阳县桃花源街道天山堡村委会主任冉慧是生在基层、长在基层、干事在基层的一名基层干部。说到在基层做事,冉慧笑着说道:“我们每次评理的时候,都得力求准确简明地告诉村民,在这个事儿上,法律有啥规定,你能干啥,不能干啥。还别说,这么一来,普法效果特别好!”

  冉慧脱口而出这么一件事——

  天山堡村近年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一开始筹建合作社抱团发展的时候却遇到了各种困难……张华与李强是邻居,相邻之间有一条共有通道,这也是通往李强家的捷径。2017年发展乡村旅游筹建农家乐,张华为了美化院子,便把小路封了,在路口一带种上了花,这么一弄,李强回家就要绕远路了。双方为此多次协商未果,气急之下动起手来,冉慧闻讯赶到现场,了解双方起争执的原因后说道:“大家都冷静冷静,老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要共同生活一辈子,而且大家都是为了发展乡村旅游,何必为一点点小事动手呢?”看双方都没有再说话,冉慧接着说:“张华你美化院子的要求是合理的,但是在美化之前你应该先和李强商量商量嘛,这里是村民回家必经之路,按照法律规定,谁也不能私自堵住的。但李强你动手也解决不了问题,你要是把对方打伤了,还得进派出所,严重了你可能涉嫌犯罪,所以你以后可不能这么冲动了!大家都有不对的地方,就互相让一步……”如今,封住的路已经打开了,打开的还有两家封闭的心。冉慧说,当时事情闹得挺大,左邻右舍都来了,经我这么一讲,原先经常发生的堵路占路的事儿就没再发生了。

  冉慧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矛盾纠纷,每天干的活儿就是化解,化解,再化解。这让我也拿起法律规定,活学活用。就说那个堵路的事儿吧,村民当时就问我,堵路违法?违什么法了?我就告诉他们,民法通则有规定,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精神,正确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方面的相邻关系。你要是堵住路,给相邻方造成妨碍的,就应当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要是给人家造成损失了,你还得赔偿损失。

  “国家对我们基层工作者的要求,是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化解琐碎的矛盾,以及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灌输依法治村的理念。这么坚持下去,村民的法律知识就能增加不少,冉慧说,在我们村普法,并不是某一天集中的大规模宣传,而是点点滴滴细水长流的浸润。

  厉莉代表:情景模拟帮老人认清骗局

  全国人大代表厉莉(右)进社区普法

  身为北京市房山区法院民二庭庭长,全国人大代表厉莉的工作就是与案件当事人打交道。告诉他们如何认识法律、理解法律、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司法实践中,厉莉发现,近年来民间借贷纠纷呈上升趋势,尤其是非法放贷现象日益严重。以北京法院为例,2017年受理的民间借贷案件是145721件,5年间民间借贷案件增长4倍。而且,一个令人担心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和年轻人卷入到金融诈骗犯罪,成为受害者。

  “老年人理财意识强,经常会有替儿女分担负担的想法,就很容易成为非法集资受害者。年轻人则有高消费和激情消费的心理,理财意识弱,所以容易受到校园贷、高利贷和套路贷等诱惑。”厉莉说,她和她的爱心公益团队针对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不同特点,开展精准普法。

  “我曾经分析过诈骗犯罪成功的原因,一方面,拉老人们投资的人嘴都特别甜。另一方面,逢年过节,这些人都会给老人送东西。我们的普法专列首先对老人要呵护倍至,其次也要准备礼物,让普法过程不会太枯燥和乏味。”厉莉笑着说,为了普法,团队可谓“储心积绿”——储存爱心,积蓄绿萝。

  “18%,都这么高的利息了,你还免费带我到香港旅游,这不是天上掉馅饼是什么呀?”法官模拟非法集资的犯罪分子向老人介绍投资产品时,有老人起身揭穿骗局。

  “阿姨您真是多虑了。我们很大程度上是在做公益,而且去香港旅游也用不了多少经费,公司经常作慈善,给老人送福利的。”扮演犯罪分子的法官继续劝说。

  “我跟你非亲非故的,哪儿有这么好的事儿找到我呢。你赶紧走吧,不然我就给厉莉代表打电话了。她专门对付你这样的骗子的。”老人的回应赢得在场群众的掌声。

  厉莉说,老人们对这样的情景模拟式普法特别感兴趣。有位老人告诉她,身边的朋友就参加了这样的投资,每月都按时拿到高额利息,还劝她也投资。老人本来都准备好钱了,这次普法让她放弃了投资的想法。

  编辑:李淑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