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渝北区检察院,“80后”干警占比达54%,喻彦霖就是其中之一。1986年出生的他研究生毕业后,便一直在刑检部门工作。回顾2020年,他说这是与时间“较劲”的一年。
2020年,适逢重庆市检察机关举办第七届十佳公诉人暨优秀公诉人业务竞赛。从年初开始,喻彦霖便做足功课,经过院里组队训练、层层选拔,喻彦霖凭借扎实的法学功底和娴熟的业务能力杀入决赛,斩获“十佳公诉人”荣誉,结合4年前获得的“全市侦查监督业务能手”,他可谓“双料”冠军。
渝北区检察院是全市案件量最大的基层检察院之一,办案检察官担子很重。在喻彦霖看来,优化“案-件比”、提升办案质效没有捷径,只能与时间赛跑。加班加点,一遍遍查阅案卷、核对法条、检索案例,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即便参加公诉人业务竞赛,公诉席上他也未曾缺席,全年办案150余件。
2月3日,春节后不久,喻彦霖办理了一起居民楼失火案。该案社会关注度高,是该院疫情期间受理的第一案。他和同事利用远程提讯设备调整办案模式,高质量完成了对4名犯罪嫌疑人的讯问,为案件在7日内顺利作出决定奠定坚实基础。
6月8日,喻彦霖又参与到一起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出庭公诉工作中。经过近8个小时的庭审论辩,之前一直辩称自己系正常经营活动的被告人认罪服判。
12月初,一起故意伤害审查逮捕案件引起喻彦霖的关注。两名感情深厚的大学同学在疫情期间因为一个口罩发生争执,继而导致被害人构成轻伤害,双方在近7个月的时间里始终无法达成和解。“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导致被害人无法获得赔偿,犯罪嫌疑人最终被判处刑罚,破裂的关系永远不能弥合,这不是我追求的最优解决方案。”面对7天的办案时限,喻彦霖选择了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化解双方矛盾,每天打电话听取当事人意见,了解诉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6天的努力,双方在喻彦霖见证下达成刑事和解协议。
喻彦霖坚守的理念是:“检察工作既要高扬司法的威严,守护法律的 公正,也要秉持司法的理性,实现情感的共鸣。”
(本报记者李立峰通讯员雷晶)